營養新觀念
(1) 正確的營養知識:
營養(Nutrition)是維護健康及預防疾病的根本。食物是營養素(Nutrients)的來源,均衡的飲食與適當的營養係獲得整體健康重要因素。營養的定義並不只是狹義的單指個人攝取食物中營養素數量的多寡及品質的好壞而己。其更廣的含義係指每個人為了持續生命與生長發育,維護健康與調節正常生理功能,每日必需攝取食物(飲食),經消化吸收輸送代謝利用排泄等七大生理作用來達成;因而從食物中得到身體健康每日所需要的營養素與熱量,予以維持生命現象的全部綜合過程而言。因此,營養的內涵範圍應包括三方面的良好狀況:(1)個人的生理心理功能及靈性修持的狀態。(2)飲食與食物品質與供給量的情形。(3)其他風俗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知識水平及各種生活習慣的狀況。其中任何某一方面異常或不當,均無法達到營養的境界,亦即造成營養失調或稱營養不良(亦即過多與不足)。
當前大部分人的問題,是缺乏對營養保健重要性的認知,天天在追求美食,享受美味,或吞食所謂健康食品、機能性食品;如此貪食的結果,只會增加身體的負擔,肯定無法獲得均衡的營養。因此許多人所吃的文明產品,垃圾食物、速食品、化學合成食品等,不但營養成分不均且含有不當的化學成分,造成健康上一大隱憂。理論上這些食物在天然狀態之下含有營養素無毒素,應該對人體有益,但是今日吾人所吃到的已變了樣,甚至牠們的遺傳基因可能也改變,吃進人體之內,真不敢想像會有甚麼後果。
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殺手,所謂慢性病文明病,如高血壓等心血管性病、糖尿病、肝臟病、腎臟病、痛風、癌症等,探究其因,營養失調與受到不當化學成分的毒害為甚。因此,具有完整及正確的營養學知識,充分瞭解食物、飲食、營養及健康的密切關係乃現代人所必備。
(2) 均衡為營養新觀念:
均衡不是平均的意思,“均衡的營養”是指能滿足攝取者一日生理所需的營養素(六大類營養素,約五十種基本營養素)與熱量(約2000至2500仟卡),不過多亦無不足。當今食物不匱乏,何以仍有營養不良?食物與飲食品質的不良,固然是一大因素,但攝食者身心的異常,可能才是主因。所吃的食物營養素量再多,質再好,而無健康的生理心理功能,必定是無法發揮正常的營養作用,何來營養與健康呢?所謂有營養(指營養素),無非是在實驗室裏化驗出含有人體所需要的某些化學成份(例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但是該些食品中的這些成份,吾人吃進肚裏之後,被消化、吸收、代謝利用的情形良與否,則看攝食者其生理營養運作了。
東方養生之道對於飲食營養的理念與見解,境界似乎較西方高得多,因為它比較沒有那麼簡單化地看甚麼食物有營養,而是以整體的態度來理解食物、環境與生命相關的密切關係。時下流行營養學觀點,往往“見樹不見林”,將吾人的飲食當做汽車燃料(汽油)一樣來註解;認為(1)只要吸收到足夠的養份,就運作妥當。(2)燃料只供應動力,對於整體(汽車)沒有甚麼影響。其實人是一個多層面存在的有機體,尤其是靈性的存在體(spiritual being),生理營養的運作還遠比汽車引擎功能複雜,今天的科學尚未能了解箇中實況萬分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